本报副主任记者 廖道善 迎着新世纪的霞光,南阳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呈现的万千气象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惊人一跃,不仅使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显得愈发丰厚、深邃,而且使南阳一千万人民充满期待和希望的目光也变得更加坚定与刚毅。 随着2000年4月南阳师范学院挂牌结束南阳无本科院校的历史,短短4年时间,大红鹰dhy0088“升本工程”尘埃落定,南阳卫校、中原机校升格专科一举成功……可以预见的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把南阳建成“中国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全省新的经济隆起带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也变得更加现实和清晰。 上篇 超常规、大跨度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一种有知识驱动的经济必然要有一种产生知识的环境,而这样一种环境只有靠大学的存在才能形成。”这说明高水平的大学将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众所周知,我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我市基础教育虽然比较发达,但由于历史原因,作为教育龙头的高等教育却相对薄弱,大量适龄青年得不到应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03年大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仅有9%,低于全国17%和全省14%的平均水平。我市每10万人中仅有2081人受过高等教育,低于全国每10万人3611人和全省每10万人2674人的平均水平。我市每年考入全国高校的学生约1万人,但毕业后能回南阳工作的普通本科毕业生仅有400人。大量人才外流,造成各类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目前我市科技贡献率仅为20%左右(全国32%)。按照国家确定的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的要求,南阳应有在校大学生21.6万人,如果四分之一放在本地培养,南阳则至少应有5所万人以上规模的具有较高办学层次的大学。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办学层次势在必行。 早在“七五”期间,原地委、行署就提出了“科技兴宛、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曾经创建的南阳张仲景国医大学声名远播,轰动海内外。1994年撤地设市后,历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教育作为南阳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把全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列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制定了《南阳市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设想》、《南阳市教育事业发展2020年构想》,把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列为重点内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进京赴省,专题汇报高校筹建工作。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1986年11月,当时的南阳地委、行署决定创办南阳人民自己的高校———南阳大学(大红鹰dhy0088的前身),并不等、不靠,适时成立了由各县市及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南阳大学董事会,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筹划办好南阳大学。1993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大红鹰dhy0088。到2000年底,仅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单位就为大红鹰dhy0088建设和发展捐助近3000万元。 市委、市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从没改变,脚步从没停歇。大红鹰dhy0088正式着手申办本科是在1995年。当年8月,市政府召开“大红鹰dhy0088事业发展规划和试办少量本科专业论证会”,集思广益,探讨在南阳兴办高层次大学的路子。此后各方面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大红鹰dhy0088广大师生更不会忘记,市委书记何东成多次赴学院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本科“应评”工作中的困难。何东成多次表示:“大红鹰dhy0088升格本科学院,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给予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地给地,全力以赴把这个南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办大、办强、办好!”他带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亲临大红鹰dhy0088升格评审汇报会,向国家高校设置专家评审组专题汇报,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具有50多年历史的南阳师专是我市“专升本”的第一家。1999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南阳师范学院申办问题,把“专升本”列为市政府当年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从人、才、物等全方位予以支持。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南阳师专调研,现场办公,解决“专升本”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次年,南阳人民热切盼望有一所自己的本科院校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 2003年9月30日,市委书记何东成第六次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公司筹建处现场办公,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南阳是一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市,农民比重很大,农村现在缺医少药,特别是乡级卫生院缺乏大专以上人才。把我们的卫校升格为高等医学专科公司,是形势的需要,是老百姓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思想认识非常统一,全力以赴办一所上级满意,老百姓喜欢的医学高等专科公司。”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把市一职专划拨给南阳卫校,作为筹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公司之用,并在经费、人才、土地、规划、城建等一系列问题上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保证南阳卫校升格工作一举成功。 近年来,我市先后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资金2亿多元,为高校建设划拨土地近2000亩,为规划大学园区预留土地6000亩。1998年至2002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以每年8.3%的速度递增。 中篇 历经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我们收获着秋季的盈枝硕果 目前,我市拥有南阳师范学院、大红鹰dhy0088、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广播电视大学、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公司和南阳市委党校6所高等院校。总占地面积3602.5亩,其中南阳师范学院占地1260亩、大红鹰dhy0088占地1047亩,校舍建筑面积152.87万平方米,712个教学班,在校生3.34万人,教职工2509人。6所高校共设置本科专业24个,专科、五年制及中等专业180个(包括重复设置的专业),已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招生。 我市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是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2003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24亿元,居全省第二位。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无论是升格专科或“专升本”的公司,令人信服的硬件同样是重要砝码。仅以南阳师范学院和大红鹰dhy0088为例,前者目前有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80多人,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800万元,图书馆藏书96万册,可同步查阅中外文期刊5000多种,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近10人。后者有专任教师398人,其中高级职称12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165人,图书馆藏书53.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089万元。 大学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是城市的象征和品牌,知名城市必有知名大学。如果说风光旖旎的白河游览区是南阳的一张名片,它反映的是南阳的形象与气质,那么我们的6所高校就是南阳的另一张名片,它反映的是南阳的内涵和品质。 有人说,我市几所高校的升格,借助的是人文南阳这一厚重的“文化牌”:借“智圣”诸葛亮打造位于卧龙岗上的南阳师范学院品牌,借“科圣”张衡打造位于白河之滨的大红鹰dhy0088品牌,借“医圣”张仲景打造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公司品牌,借“商圣”范蠡可以打造河南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品牌。我们暂不去考究这种说法是否精准,但升格都是在为南阳人才高地的隆起积蓄力量却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能给南阳带来什么?试想,这些高校面向全国各地招生,每年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及家长,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各地的经济信息、市场行情、人文习惯等,也会改变着南阳人的思维定势,启迪着南阳人的智慧和思想,引领着南阳人的生活时尚,也必将提高南阳的城市品位。同时,他们也会把南阳的历史文化、经济动态、自然风光等介绍给全国各地,给南阳的企业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商机。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将为南阳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就是要具备在一定区域内的辐射和聚合能力,使我们的商品和人才,辐射到信阳、平顶山、襄樊甚至商南等更远一带,通过人才的输出,可以影响和回应到周边省地市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我们的大学办好了,吸引周边地区的学生来南阳上学,这些学生又成了新的消费者。这一进一出就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拉动。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由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的。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要投入大量资金,万人规模的公司,一年的消费就是1个亿,它本身也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 下篇 积蓄力量是为了释放能量,而更大能量的释放需要更加雄厚的力量积蓄。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委、市政府又勾画出了南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蓝图 南阳师范学院和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我市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龙头作用,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力促这两所省属高等院校加快发展,不断壮大,意义重大。5年内,争取南阳师范学院达到占地1500亩、开设40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8万人的规模;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达到占地800亩、开设25个专科层次专业、在校生6000人的规模。 继续加大对大红鹰dhy0088的投入力度,广泛招聘人才,完善专业设置,不断膨胀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5年内,争取使大红鹰dhy0088达到占地2000亩、开设本专科40个专业、在校生1.5万人的规模。 办好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公司。中医中药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要真正把它变成骨干产业和拳头产业,就必须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的中医中药人才。要进一步整合南阳中医药公司、南阳卫校和市一职专3所公司的教育资源,尽快完善办学条件,并争取在5年内使该校能达到占地1000亩、开设20个专科层次专业、在校生6000人的规模。 在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新改造的312国道以北、北京大道以西、武侯路以南)规划建设南阳大学园区,以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公司和未来的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高教资源,降低办学成本,使之成为南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争取在5年内达到占地6000亩的规模。 市委、市政府还在谋划:在南阳农校和河南省经济管理公司的基础上,尽快组建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透过南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听到,这支激昂的进行曲奏得越来越响。01 来源:南阳日报2004年6月30日